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重大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服务“三农”。新品种“玉木耳”种植成为吉林、山东、北京等多地贫困户脱贫新途径。玉木耳种植示范产业项目帮扶吉林省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125个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,平均每户增收950元/年,玉木耳项目为贫困户分红63000元,解决剩余劳动力60人,人均增收5000元。作为“双白”科技产业之一的玉木耳助力精准扶贫重要事迹,获批教育部2018年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开创具有农业高校特色帮扶之路”。依托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,紧紧围绕技术支撑、科技推广、政策咨询、人才培养、精准扶贫等,开展深入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,努力成为服务“三农”政策制定和服务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。依托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,面向“三农”开展线上、线下的农业科学普及和植保新技术推广等服务,专家教授主动走进田间地头,选派20余名吉林省科技特派员,为产业振兴问诊把脉、献计献策。据不完全统计,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0余场次/年,接待来访的农民逾2000余人次/年,受益农技人员和农民逾1万人/年,发放资料1.5万余份/年。还依托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吉林农业大学菌菜基地等平台,长期面向全社会各界开展科技文化普及教育。
将现代农业科技援助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紧密结合,积极承担国家商务部、科技部多个援外培训任务,充分发挥食用菌、玉米、大豆生产及绿色植保科学技术优势、科技推广与产业化经营优势,依托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及教育部“现代农业技术”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,在科学研究、人员培训、示范推广、成果展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,组织专家团队赴赞比亚农业生产技术海外研修班授课,培训赞比亚各地区小农户逾2000个,联合开展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才培养,为推动赞比亚农业现代化、帮助赞比亚实现粮食自给和减贫做出重要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。援外人以一种奉献、团结合作援外精神,树立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形象,扩大了学校及吉林省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影响,为中国-赞比亚成为“南南合作典范”做出重要贡献。人民网以《播撒“科技”种子 吉林农业大学愿做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先锋军》为题,对我校承建的中国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采访报道。